再貼一篇談《英倫魔法師》的書評。本文由莫德琳主編提供。我看我就不用再寫這書的書評了:p

◎文/莫德琳

在《哈利波特》與《魔戒》之後,要挑選一本英式奇幻作品來面對閱讀口味獨特的奇幻讀者群,又要銜接多年來這樣一波驚人的閱讀熱潮,其難度之高、機會之渺,相信嘗試過的出版界人士都知道,同樣是魔法同樣有精靈,但是不靈的比靈的更多,即使是靠著《哈利波特》引領了出版風雲十年的英國Bloomsbury出版社,也不敢輕舉妄動,魔法光環只套在一兩套書上,慢慢大家也習慣魔法的局限性,不過這種消極一直到蘇珊娜.克拉克的《英倫魔法師》的出現,我們終於看到魔法界的新曙光。

近七十年來最精采的奇幻小說

光是強力為這本書背書的當代奇幻小說名家尼爾.蓋曼的讚語就讓人驚豔:「無庸置疑地,《英倫魔法師》是英國近七十年來最精采的小說。」這話中的七十年回推過去,指的正是英式奇幻小說經典《魔戒》出版的時間。此讚非比尋常之處正在於將一部新人之作與經典相提並論,可見尼爾大師對這部作品的深情與青睞;接著書上市後不斷受到好評,紐約時報、時代雜誌、倫敦泰晤士報、科克斯書評……幾乎可以說囊括了各家媒體的年度選書。能讓這些挑剔的評論家跟前輩大師如此無私地為它加持,到底這部《英倫魔法師》有什麼魔力呢?

這部小說耗費十年的時間寫成,作品背景是十九世紀之初,原文小說以兩個人名為書名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兩位性格迴異,懷抱著對魔法不同熱情(或者說私心)的強納森史傳傑與諾瑞爾先生,兩人為師徒,並同為國家效力,一起對抗拿破崙所領的法國大軍。故事隨著兩位師徒對魔法之術的終極想法不同,漸漸為整部小說拉開全然不同的發展與張力。

幾乎就要相信真有「英國魔法」傳統這回事

小說中魔法師們的刻畫宛如學院裡一身紳士打扮戴著眼鏡說話引經據典的教授,說的雖然是魔法,場面卻是圖書館與研究室,細膩的人物描寫與逗趣的對話,讀者很快會忘記魔法與真實世界的突兀。正如評論者所言「我尤其欣賞書中虛構的學術界,真實的歷史事件與絕妙的奇幻故事交錯,更是令人激賞,我幾乎相信真有「英國魔法」傳統這回事,只是我並不知情。」

作者克拉克對小說與歷史兩個文類交融的能力之高、筆法之妙,閱讀時每每讓人停駐讚嘆,例如用魔法來解釋拿破崙率領的法國大軍爲什麽會兩次敗在英國威靈頓公爵手上,更將當年法軍糟糕的行軍歸於英國魔法師的傑作;構思奇想出色之外,克拉克說故事的也真像變魔法一般,招數奇多,一本八百八十頁的長篇小說(原文書近八百頁),連捧在手上都怕沉重,何況要捧讀,但是看過的人一致表示不以為苦,像是《愛爾蘭時報》書評就說「從開頭的第一段開始,蘇珊娜‧克拉克就在她卓越、聰慧、可讀性極高的處女作下了咒語,讓你希望這本七百八十二頁的小說永遠不要結束…」至於熱愛本書的尼爾蓋曼先生則說「看完八百頁的《英倫魔法師》之後,我唯一的遺憾是全書篇幅不是現在的兩倍。」這話也許帶有愛書太過的誇張感,不過卻也反應出他深覺好看的感受。
給成人讀的哈利波特?

因為國外的宣傳字語裡曾經以Harry Porter For Adults給成人讀的哈利波特來定位《英倫魔法師》,許多讀者也探問這本書跟哈波的關係。其實《英倫魔法師》雖然是本英式奇幻小說,但是它真正奇特的部份是超越了奇幻小說的類型局限,全書當然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古老的預言、形形色色的魔法場景,但是這部作品穿梭於英國十九世紀初的真實歷史,呈現出華麗的、細膩的英倫風情,並處處可見作者對英國文學的嫻熟,這種種特點使這部小說超越了暢銷書的局限,入圍了英國年度布克獎,橫掃2004年媒體書評選書,更拿下科幻小說界最高榮譽「雨果獎」。

閱讀世界最美好的事情是:當我們以為一部作品的完美已經達到高峰,並且在歡暢讀完後掩卷嘆息此景難再時,不期然,我們又在下一本創作中看到新的突破與更臻新境的作品誕生,克拉克的《英倫魔法師》正是這種足以點燃讀者新熱情的書種,在這本兼有珍‧奧斯汀機智文采與托爾金的壯麗文風的新小說中,我們擁有了今年冬天閱讀的新火苗:一本「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個充滿神秘和美感的逝去世界」的英式奇幻小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mour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